中國家具產業已經到了必須創新的時候
作者:總管理員 時間:2018-06-15 09:29 來源:未知
瀏覽:次
中國的家具業做得很大,在規模上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。然而,從生產設備、生產工藝、流程、材料……哪一樣是我們的創新?和電子行業一樣,基礎工業不搞,我們只搞應用,這樣建立在別人的基礎之上,搞應用見效快、賺錢快。誰愿意去搞那些基礎研發?失敗的幾率大,見效慢。
家具業于是出現一陣又一陣的運動——營銷運動(中國人似乎很喜歡搞運動)。什么實木、全實木、純實木……然后是定制、全屋定制。哪一樣是基礎研發?沒有。現在的定制,其實就是板式生產線,加上一些數控裝置,加上資料收集、分配而已。歐美、日本不知搞了多少年了,來到中國,就變成工業4.0,被吹上天。現在的所謂“全屋定制”許多訂單,最后都落入一些“后巷工廠”,由小作坊承接,材料、工藝都非常差。
房地產開發的初期,非常粗放,出現毛坯房,于是除了裝修,也需要裝廚房柜、衣柜。于是買了一套房子,六個月都住不進去。房地產業慢慢正常化了,推出精裝修房了,櫥柜等固定家具都配齊了,就只留下移動家具的空間了。
做櫥柜的生意,就會轉為B2B,而且只有大型企業與開發商合作。當然還有舊房翻新,留給小定制企業。中國是大國,這種業務量也不會小,因此定制家具不管是B2B、B2C,都會存在,只是會逐漸減少了忽悠客人的成分。
收納功能,許多人愿意采購定制家具,是因為老感覺收納功能不夠,東西沒處收。這是因為:
農業社會遺留下來的習慣,沒用的東西舍不得扔掉,尤其是老年人,什么都收。最近日本人提倡斷舍離,其實這是現代社會的表現,家里的東西越少越好,衣物越少越好。我想中國的年輕人,將來也會是這樣子的。當你仔細研究消費者的日常生活,你會發現,收納的問題不在于收納,而在于尋找。
據統計,我們生活中至少有10%的時間浪費在找東西上,因此收納柜越多,東西越難找。
家庭的收納重點在于:在哪里使用,就在哪里存放。
比如床,可以用箱體床,箱體分四格,供存放春夏秋冬四季的床品。其實有2-3格也就夠了,一套在用,春秋一格、冬夏各一格,換季一掀開床板,東西都在那兒,不必找。
然而跟上了運動,定制家具、全屋定制的運動的潮流,就是火。大家風風火火,熱熱鬧鬧賺錢,管他什么中纖板、刨花板、水性漆、光感漆、數控生產線……這類基礎研發,連工藝流程這些都是歐美日幾十年上百年的東西,這幾十年來,我們有什么創新?
那些趕上好時光,市場需求大于供應的年代的企業,賺了大錢,企業做大了,但大多不強。因此我經常鼓勵中小企業,當然也鼓勵自己:商業史上的大部分創新都是由外來的新勢力實現的。這些所謂的外來的新勢力是:不一定是本行業;一定是小企業。
我們的企業,在產品上升期是趾高氣揚,他們哪里知道,今天的“金牛”,會是明天的“落水狗”?
改革開放以來的30-40年,家具業是大力引進先進技術的年代。我們基本上是實現了大規模生產、自動化技術引進。甚至一些工廠(尤其是板式生產線),已經初步建立了高技術、大規模生產的體系了。這已經為下一階段技術創新打下了基礎。
然而我們不是鼓勵大家大步進入下一階段,對生產設備、工藝流程、生產管理等等環節進行創新,而是轉過頭來去看歐洲一些沒落國家的設計。
設計是社會文化的產物,我們怎樣去學人家?我們的設計應該立足于我們的土壤,我們的文化,服務我們的社會。我們的設計更應該和我們創新的工藝、流程、設備等等相結合。